新零售的本质到底是什么?焦点在什么地方?比较有共识的点在哪?面对的消费者“新”在哪里?产品和品牌又孰轻孰重?线下无人售货是否会取代人工导购?

4 月 15 日,第二期企投思辩会来到了上海,在资深教练蔡军浩的带领下,30多位嘉宾针对以上“新零售”的几个问题展开了深度的交流和探讨,我们特别节选了特邀导师崔洪波和几位嘉宾的发言,分享给你。

口述/崔洪波、现场嘉宾

中国零售暴露的一个问题在于,最近十年线上部分跑得太快了。在我们之前,中国零售跟全球的落差至少是二十年,但阿里直接从线上追到了零落差,几乎可以跟亚马逊并驾齐驱。

从这个角度来看,今天的“新零售”是商业逻辑与信息革命叠加的必然结果。

自从 2016 年马云提出“新零售”后,市场跟进的速度非常快,可以说是一拥而进,根本原因在于新零售特别模糊,谁也讲不明白,但又千变万化、包罗万象。

新零售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的出发点不同,能够得出不一样的答案。除了阿里,京东、小米、沃尔玛也都有各自不同的解读。

但最重要的是,不管哪个领域,你都要做出改变,找到属于自己的增长路径和新零售路线。

唯品会、拼多多异军突起,新零售下的认知之战

过去中国零售一直在低效的状态下发展,基量太大,没办法在很短的时间内统一。而沃尔玛、家乐福特别强大的地方,是推进了超市行业的发展。

现在它们清醒过来了,要重新启动这个市场,但在这个过程中也要做出改变。以前一站式购物是选择稍微偏一点的地方,让大家来这里,但现在要走到顾客身边。

过去二十几年,亚马逊一直不以盈利为核心目标,贝索斯每次写《致股东的一封信》都不谈盈利。而当去年亚马逊报盈利数字的时候,市值增长得非常厉害,贝索斯一下子就成了世界首富,这很好地解释了亚马逊增长飞轮的理论模型。

唯品会、拼多多异军突起,新零售下的认知之战

▲ 亚马逊的“增长飞轮”模型

亚马逊是电商的开创者,它基于电子商务的逻辑形成了自己的战略。而京东作为亚马逊的忠实信徒,也打造了自己的增长路径,就是成本降低和效率提升。

小米生态链谷仓学院的院长洪华来企投会讲过小米模式,可以说小米生态链是未来几年小米的增长引擎。

小米生态链既保证了企业的专注性,又给小米贡献了非常充足的弹药,与此同时解决了传统零售难以解决的供营关系的问题。过去大家一直都是博弈的关系,但是小米用企投的方式,保证了大家的利益一致,我既不跟你算 OEM(代工生产)的账,也不跟你算进场费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

唯品会、拼多多异军突起,新零售下的认知之战

在这个时代,每个企业家都要做出自己的战略判断,这个判断决定着企业未来三到五年谋篇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