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自2016年马云在云栖大会提及以来,对于新零售概念理解不一,一批认为新零售模式重在“新”,而有的专家则认为新零售根本就是一个伪概念,零售从来没有新旧之分。你们又是怎么看待这一话题的呢?
其实,真的不必过于纠结这个“新”字新在哪儿,他不过是用来描述现在当下而已,就想现代与古代的区别,用词不一。我们需要深挖的是这个新零售会改变哪些东西,其中“人”是就是我们需要注意的话题。
十月中旬,联商网知了壳在上海主办了“2017年零售商业人力资源发展研讨会”,300余名零售企业高管、HR汇聚一堂,其规模可谓零售业人力资源领域的盛会了。如何在“新零售”这面大旗下,实现“新人才”的发掘和培养,让人效不拖企业绩效的后腿,是与会者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从“货-场-人”到“人-场-货”的转变!
“新零售”概念的诞生已满2年。虽然中间出现很多关于“新零售”模式的争议,但是不可否认,“新零售”通过大数据解决了人与商品的高效率匹配,与此同时又能提供更精细化的服务。传统零售与电商两者在这个“人-货-场”的大数据时代下悄然地模糊了彼此的界限。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现在人们描述“人货场”时总是习惯性地将人放在第一位,事实上,在以商品销售为导向、以企业效率为中心的传统零售商业模式中,人是最不受重视的环节。那时候,“清晰的产业分工+严密的分销渠道+传统营销手段”就已经足以支撑业绩增长,所以彼时,货才是最重要的核心要素。
如今,“人”的地位骤然提升,是货和场变得不重要了吗?当然不是,而是物资缺乏的时代已然远去,曾被人忽视的“以人为本”的理念重新浮出了水面。
百联全渠道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朱磊在研讨会的演讲中提到,“新零售”就是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商业模式,其具体表现形式是:高效供应链+大数据+新技术+现代物流。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新零售只是找回了零售的本质,这个本质就是,一切新技术都是为了服务于人
成本不是转型的唯一障碍
在人力资源的问题上,许多企业的关注点有所跑偏,大家总是抱怨人力成本增长带来的压力和消极影响。当然,不少零售业的HR对此做出了积极地应对措施非常值得肯定,比如开始进行对企业人力资源结构进行优化改革,把企业里岗位职责明确、流程清晰、操作相对简单,可成流水线的部分岗位,以兼职工替代……
在人力资源研讨会上,三胞集团乐语通讯副总裁陈光,在演讲中并没有围绕成本做太多的展开,他分析了新零售时期,影响企业转型的四大障碍,分别是:愿景障碍,能力障碍,文化障碍,制度障碍。他还列举了在组织变革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问题:如何新设或优化岗位设置以使组织结构的有效落实?岗位职责如何调整?新的岗位的需要怎样的胜任能力?现有人员能否满足需要新的岗位需要?如何培养和发展现有人员的能力,以满足新的岗位要求?
仔细思考后不难发现,成本对应的是价值,如果价值的增长超越了成本,那么成本的增长就不会对企业构成威胁。所以,真正拖后腿的,不是成本太高,而是价值太低。新零售时期,人工智能开始崭露头角,从长远看,如何让自然人员工体现自我价值,是企业HR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近期评论